新闻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坚定不移的“利斧精神”——刘国考青年突击队

  • 分类:新闻中心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0-27

  1978年我参加工作,从木工做起。“实干”一直是我所崇尚的,通过每一项任务来磨练提高自己。1982年,我作为五建公司五工区木工队长,带着16位平均年龄20出头的伙伴,在和平宾馆工地上扛起了木工青年突击队的大旗,自此拉开了一段峥嵘岁月的序幕。

  当时的突击队,就像一个张开的巴掌合不拢,16名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,青年人火气足,不服管,如何使五指合拢这个问题让我一连几天睡不好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必须尽快立下规矩,建立制度。于是在全体同志的讨论下,一套规章制度诞生了,巴掌变成了拳头打了出来,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,闯出了我们自己的一条拼搏之路。

  北京京剧院项目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,两个300平方米的异型轻钢龙骨的吊装在当时属于新工艺、新技术,标高复杂,形状奇特,不仅年轻的同志没干过,就是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工人也没干过。当时队内建立了民管会,以促进生产任务、加强队内团结。每当一项生产任务下来,尤其是难度大、质量高、工期紧的任务,队内都要召开民管会会议,研究工作方案,用集体的智慧啃硬骨头。

  起初大家都有些信心不足,怕干砸了。在会议上,我讲起了和平宾馆项目支模的事,由于条件不具备,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,我们就是采用人挑肩扛的办法抢出了工期,完成了任务。我鼓励大家,只要想去做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人就是需要一些动力,甚至是回想一些成功时的心态,才能变得充满力量。得到鼓励后,大家纷纷开动脑筋想办法,即便是吃午饭或是回家的路上都在思考。在共同努力下,我们提出了十余条合理化建议,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,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,并以岗位练兵的形式开展了劳动竞赛。这劲头儿就像滚雪球,越干越来劲儿,一干就是半天,午饭后也不休息,拿着工具继续来。顽强不息的精神指引我们仅用十五天就拿下了两个排演大厅和600余平方米吊顶施工任务。

  该项目二期工程的防水施工本属油毡工种,但由于此工种人手不足,700余平方米的任务无法按期完成,于是我们主动请战。上级要求五天突击完成,大家不畏艰难,在一名油毡工老师傅的带领下,边学边干,互相配合,用人工把上百桶沥青运到地下十余米深的大坑。泼油、滚压,各道工序一丝不苟,终于提前半天完成了任务,并一次验收合格。

  有人帮我们总结出了一种“利斧精神”,然而背后,“利斧”也有柔软的一面。金郎大酒店工程结构施工中,正当突击队抢外挂板的节骨眼儿上,我爱人因意外事故骨折住院,关键时刻,丈夫和队长两个角色让我百般纠结。当时我想,工程到了紧要关头,不能离开,功亏一篑的事决不能发生!于是我忍下心,没有离开工地,直到完成任务赶到医院,爱人已是满脸泪水,医生和护士也指责我。

  队伍里也有队员发生类似的情况。有的队员亲人去世,家人让他回去,当时正赶上工程施工的关键时刻,于是他只回家一天就赶了回来,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。还有的队员家住得远,经常因为加班几个星期回不了家,爱人就带着孩子找到工地,想问问他的丈夫、孩子的爸爸还要不要这个家,然而在现场看到这位队员因抢工累得消瘦不堪时,怨气顿时消了,临走时还买了好多吃的给他留下。

  我们这支拼搏向上、无私奉献的突击队,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。虽然几度易人,但是一直保持顽强的作风,敢打硬仗,善闯难关,勇于创新。在和平宾馆、金郎大酒店、全国妇联和北京京剧院等项目,我们都优质高效完成了任务,并做到干一项工程、创出几项成果,赢得了信誉。如今,我依然坚守在项目一线,因为我始终认为,是利斧,就不能束之高阁,只有通过不断进取,才能让它尽显锋芒。